謝謝儂,姚明
  從“偶像”變成了“形象”,從球員變成了老闆、慈善家……人們已經越來越淡忘或者忽略他的身高和天賦景觀設計,一切顯得水到渠成。
  特當鋪約記者|何 帆
  2002年的春天,當姚明率領上海東方男籃在CBA聯賽中以不可阻擋的勢頭衝擊冠軍時,上海發行量最大的報紙——《新民晚報》體育版登二胎出一幅“姚明妹妹”的漫畫,感嘆說,如果姚志源夫婦當初再生下一個女孩,上海東方女籃拿冠軍豈不也像探囊取物一般?
  當我們認識到姚明的難得之後,總是想複製一個又一個姚明,但事實告訴我們,有些人不是基因決定一切的。很多年前,現任《體壇周報》副主編的楊毅曾對我說:“如果不是打籃球而是從事別的行業,姚明一樣會是那個行業的成功人士。”我不是楊毅,沒有從姚明的19歲開始見證巨人的成長,但在有限的幾次大賽的採訪以及零星的接觸下,我願意相信楊毅的判斷,姚明基因系統家具賦予他的僅僅是籃球天賦而已,睿智和努力才是他最終邁進成功的關鍵。
  過去的15年裡,姚明的成長史令人嘆為固態硬碟觀止。他終於成為世界巨星和中國符號,為運動生涯唱出了華彩。而且,人們無法斷言那就是姚明生命中的巔峰。也許,更大的奇跡將在未來發生?
  較真,是因為愛
  和大多數70年代末、80年代初出生的上海孩子一樣,姚明也是從弄堂里走出來的,直到如今,他依舊帶有那個時代孩子的濃重特色,比如每次去電視臺接受採訪,他都會讓相熟的記者去旁邊的吳江路上買一份小楊生煎,邊吃邊聊。
  姚明出生在一個極為普通的家庭,他像千千萬萬個平凡的孩子中的一個,小時候生活並不奢侈,但也吃穿不愁,只有不斷躥升的身高,才讓他在內心深處隱隱感到自己與別人的不同。4歲的時候,姚明已經接近1米30,乘公共汽車已經需要買票,而就在那一年他得到了人生中的第一個籃球,那是父親姚志源送給他的生日禮物。姚明並沒有在一開始就表現出對籃球的喜愛,父母也沒打算讓兒子子承父業,他們只是像大多數父母那樣,希望兒子好好念書,將來能夠考上大學。雖然從小學開始,姚明就已經在接受一些專業上的訓練,但除了身高,其他並不出色的身體條件讓一家人都對姚明從事籃球這個行業很猶豫。直到14歲那年,姚明第一次發現自己真的開始喜歡上這項運動,父母才徹底打消了讓他念書、考大學這條人生規劃。姚明走進了上海青年隊,走進了專業籃球的領域。多年以後,姚明在談到自己對籃球這項運動的感情時,他說:“我本來對籃球真的沒什麼,但後來喜歡上了,我敢說,像我這樣在內心深處真的喜歡籃球的人並不多。”
  因為喜歡所以較真,姚明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幾個片段正是基於“較真”這個基礎。
  2002年8月,世界男籃錦標賽在美國印第安納波利斯舉行,1個多月前,姚明剛剛當選NBA新一屆狀元,當大衛·斯特恩宣佈的時候,紐約的選秀現場發出了噓聲,在姚明之前,曾經有5位身高在7尺5寸(2米26)之上的球員在NBA中打過球,但無一人取得成功,非議和懷疑第一時間落在了姚明身上。那個選秀夜,姚明因為種種原因沒有出現在現場,但那些噓聲他還是往心裡去了。
  隨後,中國男籃去奧克蘭備戰世錦賽,姚明在一場和美國隊的熱身賽上,拿下兩雙的數據,成為雙方隊員中唯一得等到兩雙數據的球員,賽後,100多名美國當地的記者堵在小小的新聞發佈廳,姚明咧著大嘴,對答如流,他的幽默讓美國人吃驚,15分鐘的時間,現場7次哄堂大笑,姚明第一次改變了美國人對他的看法,第二天,《舊金山紀事報》頭版標題是——“姚贏得了尊重”。
  對於之後印第安納波利斯舉辦的男籃世錦賽,姚明心氣很高,這才是他真正反擊噓聲的戰場,姚明很在乎。但事實是,這支中國男籃遠比他想象中脆弱,中國隊一路輸球,只贏下了阿爾及利亞隊,甚至在爭奪第11名的比賽中以84比96輸給了最高大球員只有2米02的安哥拉隊。在阿根廷隊和南斯拉夫隊的冠亞軍決賽那天,中國男籃已經徹底放假。隊員們早上外出隨意購物,然後下午要一起去康塞科球館觀看決賽。當南斯拉夫隊在加時賽中擊敗阿根廷而衛冕成功後,球館上空的巨型弔屏突然開始播出由記者評出的本屆世錦賽最佳陣容,姚明位列當屆世錦賽最佳中鋒,而這時,現場的記者已經找不到原本坐在那無精打采看球的姚明。事後才知道,姚明在第一節結束後就走了,由章明基陪著,在印第安納的一家奔馳汽車專賣店挑汽車。他沒有像隊友那樣在商場花幾千美元,而是看上了一輛奔馳430轎車,價值5萬美元。“我心裡難受,”姚明說,“不就是花錢嗎?這時候大把地花錢可以讓你稍微痛快一點。”
  姚明沒有想到的是,失望只是拉開了一個小小的序幕。2004年的雅典奧運會,中國男籃小組賽首站以大比分不敵西班牙隊,那屆中國代表團的旗手姚明,在離比賽結束還有4分鐘的時候因為5次犯規被罰下場,怒氣衝衝的他坐到椅子上時,向身旁的時任國家體育總局籃管中心主任李元偉大聲抱怨著什麼。賽後姚明罕見地爆發出情緒:“沒有什麼遺憾,原本我們有很多機會,但自己放棄了比賽。”記者問到作為中國隊的核心,他為什麼沒能在比賽中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時,姚明大聲地表示:“魯迅先生說,‘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死亡’。”那一年,他24歲,在國家隊依舊只是小字輩,但姚明已經不再像兩年前那樣隱忍,他把矛頭直指當年國家隊一位作風相對懶散的老大哥。事後幾天,姚明承認自己反應有些過激了,請大家原諒,但所有人都知道,幾天前才是他情緒的真實寫照。
  兩年之後,2006年的日本札幌,又一屆男籃世錦賽,中國隊在小組賽的第一場以15分的巨大分差輸給了意大利,之所以說“巨大”,是因為中國隊賽前制定了一個小組賽贏兩場出線的目標,而意大利隊被認為是兩個可以拿下的對手當中的一個。姚明被尤納斯帶去參加了新聞發佈會,可是他並沒有等發佈會結束就離開了現場,帶著滿臉的落寞走向電梯,我和時任《籃球先鋒報》的副主編楊毅一言不發地跟在他身後,姚明突然轉身嘟囔了一句:“魯迅不會再來了。”然後走進電梯,獨自回房。
  兩年一個周期,國家隊在NBA之間穿插,姚明不止一次地表示:“國家隊遠重於休斯敦火箭。”可是在間隔四年的三次大賽上,我們總能見到他憤怒、失望和落寞,也見證了他從隱忍到爆發再回歸隱忍的過程。沒有接觸過姚明的人很難想象他的愛國情緒,他這樣80後的卻有著憤青般愛國情懷的人已經很少了。這是他看重國家隊榮譽的原因,也是他幾次發泄不滿的誘因。
  從巔峰重新出發
  姚明在他的自傳《我的世界我的夢》里曾這樣解讀過自己——“我生活在兩個世界里——一個是與過去經歷截然不同的、全新的世界,另一個是我熟知的、正在發生著日新月異變化的世界。”他的意思是一直在兩個國度見穿梭。他很快就適應了美國的生活和文化,但也不妨礙他對家鄉對上海的熱愛。2002-2003賽季剛剛結束,姚明回到了上海的家裡,當早上他在盧灣體育館對面的家醒來的時候,又聽見了街市上的汽車喇叭聲和喧鬧,他很清楚這是他的家。但當時整個中國大陸正籠罩在SARS的陰影之中。姚明說,他想捐些錢,這時上海電視臺正好來找他,約他去台做採訪。他就想,那乾脆把捐錢和採訪做到一起好了,做成一臺募捐晚會,讓大家都來為治療非典捐些錢。這一晚募捐晚會相當成功,募捐金額超過300萬元,其中有50萬來自姚明自己。第一次做慈善,讓姚明真正認識到自己的影響力,他說:“這些都是我原來沒有想到的東西。”隨後,他擔當起上海的城市形象代言人,大幅海報在紐約時代廣場上飄揚,併入選全國十佳傑出青年。
  10多年來,姚明的身份一直在改變,從“偶像”變成了“形象”,從球員變成了老闆、慈善家……人們已經越來越淡忘或者忽略他的身高和天賦,一切顯得水到渠成。就像姚明自己所說的——“我不是英雄,也不覺得我做的事情會使我成為一個大英雄,我只是在做自己的分內事。”我們都認為他不平凡,只有他自己不這麼看。
  2011年7月20日的下午,姚明在浦東嘉里大酒店三層的上海廳召開新聞發佈會,正式宣佈退役,在那份並不冗長但充滿感情的退役聲明的最後,他用上海話“謝謝儂”給自己10多年的職業生涯做了結尾,而這三個字何嘗不是我們應該返還給他的。
(編輯:SN054)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s77tsxau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